芯片過剩和短缺新聞都洶涌而來,事實究竟如何?
2021年的半導體市場大致可以用兩個字概括——缺芯。缺芯潮爆發后,芯片的需求不斷飆升,導致供需嚴重失衡。報價也水漲船高,硅晶圓制造龍頭Sumco表示,隨著需求的攀升和半導體鏈路上的層層囤積,公司300mm硅晶圓訂單長約已經簽至2026年,價格上漲10%以上,這種增長勢頭會再未來持續。
但是今年產業內開始興起“芯片過?!薄肮┐笥谇蟆钡娘L聲,小米總裁王翔在3月22日的財報問答會上表示,今年芯片供應將恢復正常,全年來看,甚至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而且摩根大通亞太TMT研究部聯合主管Gokul Hariharan也表示,半導體供需將在2023年重新達到平衡,甚至出現產能過剩。
輿論的風口浪尖總是反轉的很快?!肮┐笥谇蟆钡慕Y論是各大廠擴建增產的真實結果,還是僅憑消費端判斷半導體市場的單一視角呢?現在的半導體供應市場,是過剩還是在喊“狼來了”?
市場是第一信號源
前不久,GPU價格急劇下降,有分析稱這可能預示著全球芯片緊縮的意外快速結束。
雖然現在GPU價格仍在以高價出售,但價格正在下降。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表示,制造商建議零售價或MSRP的加價已從77%降至41%。跟蹤歐洲GPU價格也發現,AMD的Radeon RX6000系列和英偉達的GeForce RTX30系列等用于游戲的芯片價格,從年初的80%穩步下降至比MSRP高出不到20%。
如果購買芯片的電子公司預計價格將進一步下跌,他們將削減大量庫存,進一步削減購買量,并壓低價格。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種現象的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呢?
需求疲軟?
GPU價格的下降可能是市場對GPU的需求下降,因為加密貨幣以太坊預計將在今年冬季晚些時候將改變運營方式,從而減少對GPU的需求,這些芯片為當今用于挖掘加密貨幣的系統提供動力。
但是關于較低的價格是否會蔓延到整個芯片行業,仍存在爭議。
PC和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疲軟也導致其他芯片的價格下降,如CPU和一些內存芯片等尖端處理器,他預計今年下半年舊機器上制造的其他一些芯片的供應將面臨產能過剩。
但美國銀行表示,游戲或加密貨幣挖礦領域的疲軟可能會與數據中心對GPU的需求強勁相平衡。
在芯片預測領域耕耘40年的Dan Hutcheson表示:“目前所有的晶圓廠都在加緊投資,以及很多人都樂觀的預測所有芯片短缺在2023年,2024年都可以得到緩解和解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芯片過剩的未來?!?/p>
與此同時,包括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主要芯片制造商計劃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擴張。
供應鏈壓力減???
全球科技業的供應鏈問題正在迅速轉變為需求問題,這可能與市場原本預期相反。產品交貨時間縮短、集裝箱交通堵塞緩解、電子代工廠定價權削弱,以及消費類科技商品需求出現下降等現象正發生,今年,科技行業可能會經歷先前的短缺,變成供過于求的問題。
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在其發布的研究報中表示,芯片短缺導致汽車公司降低了預期產量,但傳統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需求的急劇下降有可能導致供應出現過剩危機。
現在情況已經與一年前完全不同,當時90%以上的終端市場面臨供應不足,而現在仍然存在供應限制的市場已不足19%。且隨著供應鏈的緩解,交貨時間正在縮短,隨著需求達到顛峰值后回落,代工廠的議價權正在削弱。傳統的代工廠供應鏈瓶頸得到解決,隨著供需平衡正?;?,價格也停止了上漲。另一方面,來自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開始放松,使緊張的零部件供應終于得到一些緩解。
摩根士丹利指出,如果未來新冠疫情得到控制,隨著一些提供服務的行業的恢復,對科技商品的需求可能會逐漸下降。在2022年的第1季度,消費類科技商品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下降。隨著需求經歷“自我調節的正?;?,供應鏈的壓力可能會減少。
為了應對2021年需求的空前反彈,制造商此前一直急于補貨,而這種緊迫性在過去的一個月已經達到了顛峰,大多數行業的庫存水準已經高于供應鏈危機前的長期平均水準。
這種供給端的補充和需求端的回落,最終將導致“長鞭效應”。長鞭效應是指在供應鏈的上游,從零售商到批發商和制造商,由于訂單的差異可能大于銷售的差異而產生的需求扭曲。
長鞭效應可能來自于需求的突然下降,因為許多科技產品的消費部分的滯銷訂單已經被填補,但消費者的需求很可能正在冷卻。
半導體制造能力仍將嚴重短缺
哪怕需求減弱,制造力跟得上嗎?會造成芯片過剩嗎?
歐洲最大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制造商ASML表示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需求放緩,他正在全力應對自己的供應限制,為全球芯片制造商提供足夠的設備。
ASML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表示,該公司的數據表明,“今年和明年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仍將嚴重短缺”。 盡管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造成了不確定性,但ASML繼續看到所有細分市場的客戶對先進和成熟芯片制造技術的需求“前所未有”。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的客戶群有任何減弱的跡象?!彼f?!凹词剐枨鬁p弱,需求與我們的產能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nbsp;
ASML還對勞動力、材料和能源成本增加以及零件固定費用增加表示通脹擔憂,這將其今年的毛利率預測從53%下調至52%。 “我們無法免受成本上升的影響,”首席財務官兼執行副總裁Roger Dassen說?!坝捎谌蚬こ處熅蜆I市場緊張,勞動力成本面臨壓力。人才競爭激烈?!?nbsp;
半導體設備交貨期延長
目前許多半導體設備制造商都告訴客戶芯片生產工具的交貨時間已經增長到一年半或更長時間。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已經看到來自邏輯代工行業的訂單強勁拉動,公司正在加快產能擴張步伐。與此同時,內存代工廠繼續在技術轉型開發和新工廠建設上投入巨資。SEMI指出,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1030億美元,比2020年的710億美元增長44.7%。SEMI預測,半導體銷售額將在2022年再創紀錄,達到1140億美元。
盡管訂單可見度很高,但供應方面的限制正在挑戰晶圓廠工具制造商。一些關鍵芯片和組件的短缺也擾亂了晶圓廠工具制造商的產量。 半導體設備的交貨時間通常是2021年年中的六個月,但現在已延長至一年半,這意味著現在下的任何訂單要到兩年后才能完成。
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在最近的業績發布會上披露,供應限制正在挑戰其設備供應商,他們看到先進和成熟的工藝制造工具的交貨時間更長。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表示:“我們正在與客戶合作,優先考慮我們的晶圓產能,以支持那些關鍵芯片,以幫助緩解芯片限制問題?!?nbsp;臺積電表示,設備可用性問題不應對其今年的產能計劃產生任何影響。但在2023年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拔覀儗⒃?023年及以后繼續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以便我們能夠提高產能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晶圓廠交貨時間延長,臺積電因此已經獲得了最高的供應優先權。
“隨著芯片更加深入地嵌入現在和未來的基本技術中,預計未來幾年對半導體生產的需求將顯著增加,”SIA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紐弗 (John Neuffer) 在報告發布時表示。
由于工廠努力維持供應線的運轉,幾家美國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暫停生產,而其他電子產品在整個疫情期間都處于缺貨狀態。更多芯片正在進入市場,但仍可能不足以滿足飆升的需求。
供應鏈專家估計,要恢復到疫情前的產出規范還需要數年時間,而且勞動力短缺正在繼續加劇復蘇的問題,盡管全世界各地都在通過控制疫情來降低對他們造成的不利影響。
成熟工藝依然面臨短缺
來源:方正科技
由圖可以看到,成熟工藝直到2023年第二季度都是主動補庫存,電動化新能源放量拉動成熟工藝需求爆發,缺口變大,產能緊張將持續。需求持續是大于供給的?!叭虼筅厔萃苿佣粩嘣鲩L的晶圓需求,加上半導體產業結構性轉變,成熟制程還是供不應求?!甭撾姲l言人也如此說道。
來源:方正科技
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最近在全球擴廠增產,預測之后先進制程上會存在產能趨緩的現象。2023年第一季度開始,先進工藝將進入被動補庫存,
就像聯電總經理王石說過的市場大趨勢導致的需求依然強烈, 從供給方面來看, 根據已公開的擴產信息確實看到2023后有供給過剩的狀況, 但這種供給過剩狀況是輕微且可控的。而且僅憑消費端判斷半導體市場景氣的視角過于單一,雖然近期手機、PC等傳統消費電子市場疲軟,但工控、汽車電子,以及高性能計算、物聯網等領域,卻恰恰相反,而這些領域也離不開成熟制程制造的芯片。
由此看來,芯片結構性短缺依舊存在并且持續,芯片過剩更是難以預測。未來被動等待不是好的選擇,應當既要警惕“長鞭效應”又要及時調整庫存周期。
作者:米樂